7月7日因應台中市颱風假,為顧及病患安全,全天停診,原預訂之手術及治療也暫停,已安排手術或治療之患者請於週二主動來電安排時間(週二診所上班時也會去電更改時間)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04-2310-9070 0800-000710 青春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富貴手│香港腳│頭癬│灰指甲│水痘│疣 果酸換膚│保濕導入│雷射│除毛│除斑│除痣│除疤│除刺青│洗眼線│洗眉│音波拉皮│電波拉皮 魚尾紋│抬頭紋│皺眉紋│玻尿酸│國字臉│舒顏萃│輕中度漏尿 靜脈曲張│粉瘤│眼袋│雙眼皮│隆鼻│抽脂│埋線│狐臭腋下多汗│手汗

小兒皮膚病

小兒皮膚病

分享到
 
兒童皮膚比大人薄也較敏感家長常會發現小孩皮膚長出一些皮疹或小腫包,這時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這些皮膚症狀都能治療或自然痊癒的,家長不必過於憂心
以下介紹兒童常見的五種皮膚病:
 
1. 水痘
水痘│Chicken pox│傳染性很強,是很普遍的皮膚傳染病,一般會從臉部、耳朵和胸部開始長紅點,接著漸漸變成水泡,最後表層會變硬和結痂,水痘可藉由接種疫苗來預防,若以前曾長過水痘,通常會有免疫力,較不易再感染,而罹患水痘的小孩若免疫力佳,通常可以在短短幾週內痊癒,可使用皮膚科非處方用藥,但建議大家在購買前,請先諮詢專業藥師
 
2. 濕疹
濕疹│Eczema│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病,皮膚會乾紅和發癢,其中最常見的濕疹類型是異位性濕疹(Atopic eczema),通常並不會隨著小孩長大而消失,雖然目前還未確定罹患濕疹的原因,但有研究指出,可能和家族遺傳的過敏史有關
 
3.皮膚癬
皮膚癬│Dermatophytosis│是由人身上的毛髮、死皮或指甲中的真菌,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小孩皮膚長癬時,會有環狀紅色斑塊,該區塊的皮膚可能會變得出現鱗屑、發癢、發炎和疼痛,會長癬的原因,多半是與感染到癬的人或動物有皮膚上的接觸,或共用毛巾而遭傳染,癬最常出現在手臂、腿部,或是身體其他部位,而這通常可用抗真菌藥物治療,若長在頭上,可能會導致掉髮,並需要用特別的洗髮精
 
4. 接觸性皮膚炎
若家中小孩接觸某些化學物質時,可能會引起刺激和過敏,並出現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如肥皂、乳液、香水、金屬、乳膠、化妝品與藥品等,症狀會因人而異,通常皮膚會疼痛、紅腫、發癢、出血等,若發現孩子有接觸性皮膚炎時,最好尋求醫師治療,可適時用乾淨濕布清洗孩子的皮膚,緩解症狀,並配合醫師處方藥
 
5. 手足口病(腸病毒感染)
這是一種兒童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主要對象為五歲以下幼童,由科沙奇病毒A16型及腸病毒71型感染,除了在口腔、手掌和腳底會出現潰瘍,臀部和腿部也可能會長疹子(小水泡),也因為手、足、口、臀四個部位,故稱「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因為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如果兒童暴露在病原者咳嗽、打噴嚏的空氣中,或接觸水泡中的液體等,都可能會遭病毒傳染,手足口病沒有特效藥,若發現家中小孩遭感染,請先讓孩子在家休養,直到復原再去上學,通常若抵抗力佳,症狀可在10天後消失,居家療法有非處方藥可以選擇,但請先諮詢專業藥師,並記得多喝水
 
一般家長照顧應注意是否有口腔疼痛導致厭食情形,如果有,建議可以多喝水、吃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並觀察症狀變化,若有高燒、哭鬧不安、嘔吐、呼吸急促、意識糢糊、抽筋、冒冷汗等現象,請前往醫院儘速請醫師檢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炎、腦炎或心肌炎等。
 
暫時性的良性新生兒皮膚疾病,
1.毒性紅斑:
新生兒在出生後二至三天,在軀幹上出現潮紅的斑點、丘疹、水皰甚至是膿皰,並沒有明顯的症狀,病灶可在一週後消失但也可能持續到三週之久,通常手腳掌不會受到侵犯。
 
2.一過性新生兒膿皰性黑皮病:
新生兒在出生時或二十四小時內全身出現水皰或膿皰,邊緣會有鱗屑,而後形成色 素沉著,水皰或膿皰在三天內即可消失,但色素沉著可持續三個月之久。
 
3.粟粒疹:
百分之四十的新生兒在臉部有針頭大小白點狀小丘疹,丘疹內含表皮角化物質,多在一星期左右消失不須治療。
 
4.痱子及結晶性汗疹:
兩者都是由於排汗不良所造成。結晶性汗疹是身上出現無症狀的易破小水皰,這 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痱子則是具有搔癢感的紅色丘疹,有時也會出現水皰,但很少會有膿皰,若能改善周遭的溫度,除去過多的衣物,就會自行改善;也就是說讓嬰幼兒著輕薄的衣 物,處在涼爽的環境下,即可避免汗疹的發生,但是此一條件,對初為人父母者及老人家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他們對小嬰兒愛之唯恐不及,深怕穿少了讓他著涼、感冒,所以把他包得 密不透風,但是他們不知道嬰幼兒本身的排汗及熱調節能力都未能完全作用,再加上旺盛的新陳代謝作用產生大量的熱與汗
一層層的惡化因子造成了小嬰兒身上長滿紅疹子,噪熱搔癢弄得小嬰兒哭鬧不安,大人也跟著人仰馬翻。
 
5.新生兒粉刺:
此類疾病俗稱「胎火」,其實與成人之普通粉刺相同,其成因是由於媽媽的荷爾蒙殘存在新生兒體內尚無法完全代謝所致,每日以嬰兒香皂清潔,在一至三個月後即可自行痊癒
 
皮膚的感染症和寄生蟲症
1.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此菌種最常造成嬰幼兒皮 表的感染,尤其是傳染性膿痂疹最常見此病偶而可由鏈球菌感染所致,患部先有紅斑出現,於其上先出現小水皰,迅速變混濁,破裂後形成黃色痂皮,故稱之為膿痂疹,同一時間可以看到紅斑、水皰、膿皰及痂皮等 不同時期的病灶是其特色,膿皰破裂時若汁液碰到周圍正常皮膚會產生新的病灶,稱為自體接種,其在嬰幼兒之間的傳染力也很強,有時家中或學校中有一小朋友受到感染,其他成員都很難倖免,所以才叫傳染性膿痂疹,其他常見的皮膚細菌感染症尚有丹毒、癤病及脫皮症候群等
 
2.念珠菌感染:
通常是經由產道感染或是長期浸潤、磨擦的部位受到感染出現潮紅性的皮膚炎,在其邊緣常會出現衛星狀分佈的膿皰。亦可在口腔中以鵝口瘡來表現,先天性的念珠菌感染症是指一種罕見的經由胎盤感染的症狀,出生二十四小時內全身廣泛的出現丘疹樣、水皰樣的皮疹,一般不會侵犯到內臟器官
 
3.小兒玫瑰疹或猝發疹:
由Human herpes virus type 感染造成,臨床症狀為突發性的高燒(40℃)持續三至五天,偶爾會出現厭食、不安,但一般沒有流鼻水、咳嗽及結膜炎等症狀,眼球周圍可能水腫,枕後及耳後淋巴腺有腫大的情形,高燒退後同時出現玫瑰樣粉紅色的斑丘疹,以軀幹較明顯 ,偶爾體溫在出疹後一天才消退,有時會合併出現腦炎及血小板缺乏性紫斑症等嚴重的併發症,一般為終身免疫,偶爾會有第二次發生,其中一次可能是小兒玫瑰疹,另一次可能是腸 內病毒所引起的疹子。
 
其他皮膚疾患
1.尿布疹
這是嬰幼兒常見的皮膚病,因尿布覆蓋 而引起的局部皮膚反應,主要是由於尿液或糞便長期接觸所造成的刺激性皮膚炎,局部皮膚反應包括廣泛性紅斑、表面粗糙如牛皮紙、水皰或膿皰等變化,尤其是拉肚子時或無法勤加更換尿片時,最常發生有時甚至於會合併 鏈球菌或念珠菌的感染,預防之道在於適時地更換並使用吸水力佳、透氣性良好的尿片,大小便後必洗淨局部皮膚,經常保持患部乾爽
 
2.脂漏性皮膚炎
在出生 二至十週時在頭皮、面部 、脖子、腋下及尿布區出現潮紅且上面蓋有黃色鱗屑的病灶,此病常會復發且具癢感。原因不明,可能與皮脂腺分泌過多且清潔不當有關,異位性體質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
 
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或稱過敏性濕疹, 其常以慢性及強烈的搔癢、皮膚乾燥、炎性病變、苔蘚化及易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表現,有家族史,血中IgE濃度上升且常合併其他過敏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異位性皮膚炎大部分在六個月以下發病,之後症狀反覆變化,時好時壞,大部分 到六歲左右會自行好轉,但有三到五成的病人會持續下去。
 
總括而言,嬰幼兒的皮膚照顧方法其實很簡單:
嬰幼兒的皮膚很柔嫩也很脆弱,千萬不能用太刺激的清潔用品來 對待它,尤其是鹽、茶葉及消毒藥水等,否則只會雪上加霜而已,一般常見的嬰兒香皂、沐浴乳及泡泡浴露,都是不錯的選擇。